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七律长征教案
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,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。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,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?编辑通过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资讯:“七律长征教案”,为了避免丢失网站地址建议您将本页收藏起来!
七律长征教案 篇1一、根据注音书写词语
1.wēi yí________ 2.páng bó________
二、给加粗的字注音
三、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
1.红军不怕远征难,________________。
2.更喜岷山千里雪,________________。
3.________________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4.________________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四、翻译“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”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五、读《七律 长征》,回答文后问题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1.解释下列词语。
等闲—— 逶迤——
磅礴—— 云崖——
2.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。
3.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“征难图”?
4.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,属于________诗;从体裁的角度看,属于________诗。
5.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
( )
a.诗的首联总领下文,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。
b.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,用“腾细浪”和“走泥丸”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,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,敢于征服困难、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。
c.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,扣“万水”来写。一个“暖”字,一个“寒”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、强渡大渡河、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。
d.红军长征途中,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,诗中写“岷山千里雪”,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。
6.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
查看更多>>七律长征的诗意
《七律长征》
作者:毛泽东
原文: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 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 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 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注释:
1、七律:七律是律诗的一种,每篇一般为八句,每句七个字,分四联: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和尾联;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,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,必须一韵到底;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,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。 2、长征:一九三四年十月间,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,经过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、陕西等十一省,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,战胜了军事上、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,行军二万五千里,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。 3、难:艰难险阻。 4、等闲:不怕困难,不可阻止。 5、五岭:大庾岭,骑田岭,都庞岭,萌渚岭,越城岭,或称南岭,横亘在江西、湖南、两广之间。 6、逶迤:形容道路,山脉,河流等弯弯曲曲,连绵不断的样子。 7、乌蒙:山名。乌蒙山,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,北临金沙江,山势陡峭。1935年4月,红军长征经过此地。 8、泥丸:小泥球,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,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。 9、金沙:金沙江浊浪滔天,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,雾气腾腾,使人心感温暖。 10、云崖暖: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,溅起阵阵雾水,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。(云崖:高耸入云的山崖。暖:温暖。 11、大渡桥: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。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,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。 12、铁索:大渡河上泸定桥,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。 13、寒:心里害怕,有一丝寒意。 14、岷山:中国西部大山。位于甘肃省西南、四川省北部。西北-东南走向。西北接西倾山,南与邛崃山相连。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,甘肃、四川边境的摩天岭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,平均高度2,500公尺(8,200尺),山脊在4,000?4,200公尺以上。主峰雪宝顶海拔5,588公尺。是长江水系的岷江、涪江、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。峰峦重叠,河谷深切。山地长有川西云杉、岷江冷杉、油松、栎类等。3,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。岷山、迭山、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,以摩
查看更多>>读毛泽东《七律.长征》诗有感
平泉县城西小学六年二班大潘
今天,学习了毛泽东《七律.长征》这首诗,我感触颇深。
万里长征是震惊世皆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,是中国红军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。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,纵横十一省。长征途中,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,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,还有湘江、乌江、金沙江、大渡河、泸定桥、五岭、乌蒙山、大雪山、草地等天险的阻隔,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,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,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。
长征本身就是一首庄严的交响曲,一首庄严的诗,一幅庄严的画。
但是毛泽东写的长征的诗词,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,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”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,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,也雪霁日出,阳光映着白雪、红旗,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。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!
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,以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长征精神,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山。从此,中国人民站了起来,中华民族开始了欢欣鼓舞的一天。在长征诗中,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,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,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长征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。
作为一名小学生,我要用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的精神去征服学习、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,一条条大河,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,好好读书,决不能浪费光阴,虚度年华。迎来自己人生的“尽开颜”。
指导教师吴丽华
七律长征观后感【篇2】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第21课,《七律长征》。当我们学完这一课,我的心里不禁被这一些坚强的红军震住了,他们是如何坚持过远途着一年的?
红军们在远途中遇到过许多的艰难险阻,他们经常会饥饿,而且红军的干粮也不够吃,军队们只好挖一些野菜吃,有时甚至连野菜也找不到,红军们就只能把树皮扒下来吃。比起我,我感到很羞愧,因为我很挑食,只要有不好吃的菜我就不吃,而红军只要能吃饱,他们就高兴了。红军在远征中穿过的地方其中就有五岭,就连很矮的山我爬的都费劲,更别说有五座了,而且这只是红军走过的其中之一的道路。
学完21课《七律长征》,就拿我今天我做的一件事来说:今天天气炎热,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,一切都是这么的炎热,正当今天一两点最
查看更多>>阅读好书可以使我们沉浸其中,读完作者的作品,我们得到了一份宝贵的财富。写阅读感想需要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。我们的编辑团队特别为你制作了一篇经典的“七律·长征读后感”文章,欢迎收藏并仔细阅读!
七律·长征读后感【篇1】自从我学习了《七律长征》这首毛主席写的诗词之后,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!
虽然这首诗只写了8句,但却写出了在长征路途中的艰险。可是在写第一句的时候,毛主席并没有重点描写武陵山和乌蒙山的险阻。而是写出在红军走过的时候,只是比作了细小的波浪和小泥丸。经过了困难,还回头望望总觉得那么简单的走过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,整整1年的时间 ,红军走过了无数的道路,当听到:中国胜利了!这句话,人们也是不住的高兴!
介绍完了长征这件事,我也要谈谈我这只在蜜罐中长大的小公主了。想象一下在长征的道路中,战士们饿的时候吃野草,吃树皮,有的时候还会吃草根可在看看我们每天都要吃好的,有时不爱吃的鸡翅什么的还会扔进垃圾箱。但是要是红军在路途中能吃一顿饱饭的话,就很兴奋了。
我爱这寒风溯雪的一年长征!
七律·长征读后感【篇2】一九三四年十月间,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,历时两年,经过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、陕西等十一省,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,战胜了军事上、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,行军二万五千里,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,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。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,英勇顽强,他们翻高山、穿沼泽、渡大河、攀山崖、过索桥;在雪山上寒风刺骨,在沼泽里连滚带爬,在江水里齐心向前;在金沙江巧渡,在大渡桥强渡,正如诗中所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可是,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共产党坚持到底,永不服输呢?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成为一个可以照亮中华大地的太阳的理由。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们,有着许多崇高的品质,他们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,五岭可以当做细浪,乌蒙山可以当做泥丸;他们具有英雄气概大无畏的精神,可以将刺骨的金沙江水拍暖沿岸高耸入云的山崖,也可飞跃寒冷的铁索桥,;他们团结一心,在经历了艰难的长征胜利会师后,在白雪皑皑的岷山上,也有无尽的欢乐;他们更有必胜的信念,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、日军的扫荡下,也永不言输,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红色政权,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民族的
查看更多>>